中国文化源远流长,中华文明博大精深。古籍善本传承了中华文明千年文脉,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。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,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《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》,响应国家古籍保护中心“书藏有象 智化无穷——2024年中华传统晒书活动”,皖西学院图书馆联合六安市图书馆开展2024年六安市传统晒书活动,并由皖西学院图书馆“守望与传承”古籍保护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师生们具体策划实施。
8月10日,“书藏有象 智化无穷——六安市2024年中华传统晒书活动”拉开帷幕,六安市文旅局党组书记、局长秦国伟,皖西学院图书馆馆长胡中应,六安市图书馆馆长程倩,皖西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舒和新等出席了启动仪式,胡中应和程倩分别致辞。
图为皖西学院图书馆馆长胡中应致辞
图为六安市图书馆馆长程倩致辞
作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,皖西学院图书馆长期以来致力于馆藏古籍的保护、研究和利用。本次晒书活动积极创新古籍推广形式,将传统晒书节活动与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有机结合,并积极链接六安市图书馆的广阔平台和群众影响力,通过精品古籍现场展览、馆藏古籍专题讲座,多种传统工艺现场体验等一系列活动,带领读者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勃勃生机,体会中华文脉的赓续不断。
中华典籍 皖西文脉
皖西学院图书馆馆藏古籍22000册,其中,有11部入选“国家珍贵古籍录”,23部入选“安徽省珍贵古籍名录”,并于201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“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”。本次晒书活动之精品古籍展以“中华典籍 皖西文脉”为主题,以皖西学院重点古籍、皖西地区特色古籍、藏书楼相关古籍为主要类型精心选书,共展示了八部珍藏古籍,包括:《三國志六十五卷》(晉)陳壽撰(南朝宋)裴松之注 宋刻元明遞修本、《六安徐氏重修宗譜三卷首一卷》(清)徐啟山編 清道光二十六年(1846)朱墨套印本、《拙修集十卷》(清)吳廷棟撰 清同治十年(1871)六安塗氏求我齋刻本等。这是皖西学院古籍第一次走出校门、面向公众,在六安市引起了很大的反响,吸引了大批读者参展。
图为六安市文旅局党组书记、局长秦国伟参观古籍展
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市民介绍古籍展
馆员讲述 国宝传奇
皖西学院图书馆舒和新研究馆员开展《皖西学院古籍收藏与珍本<三国志>传奇》主题讲座,从我校图书馆古籍典藏概况、三朝本的历史由来、《三国志》的简介、《三国志》的现代传奇四个方面娓娓道来,讲述了馆藏《三国志》的前世今生和背后的故事。皖西学院图书馆馆藏版本,全称宋衢州州学刻元明递修本温廷敬跋《三国志》,是《三国志》的早期版本之一,曾先后被民国时期藏书家温廷敬、沈仲涛收藏,留有温廷敬题写的2000余字、具有重要学术和文献价值的长跋,先后三次应邀参加文化部(现文化和旅游部)主办、国家图书馆承办的“国家珍贵古籍特展”,在国内古籍界产生重要影响,并成为展示我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重要名片。近百名读者参加了本次讲座。
图为皖西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舒和新开展馆藏《三国志》专题讲座
传统技艺 皋城传习
本次传统技艺体验活动现场分别开展了线装书制作、活字印刷体验、流沙笺制作等活动。“守望与传承”古籍保护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经过一个月的精心筹备,通过现场讲解、演示和指导读者亲自动手体验的方式,让每一位参与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。传统技艺体验活动受到各个年龄层次读者的欢迎,读者们有序排队,认真学习,细心实践,成为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。
图为活字印刷体验活动现场
图为流沙笺制作活动现场
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市民展示线装书制作
图书馆里奇妙夜,千年古籍阅风华。皖西学院图书馆将继续坚持“服务第一,读者至上”的理念,立足于馆藏资源,继续在古籍保护、研究领域深耕厚植,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典籍保护好、传承好、利用好,以时代精神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活力。(文/周俊 图/李湘 审核/胡中应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