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推动图书馆馆藏资源活化利用,同时积极探索馆校协同育人新生态,3月19日下午,皖西学院图书馆特邀六安市城北小学师生参加“千年文脉少年传——城北小学古籍文化启蒙活动”。这场以“红色铸魂、文化润心、非遗传艺”为主线的研学实践,分为沉浸式观展、对话古籍、非遗体验三大板块,由图书馆特藏文献部和参考咨询部组织策划。皖西学院图书馆馆长许绍双、副馆长郭培、副馆长沈守秀、城北小学德育主任巴丹丹、班主任郑业文、老师项萍以及27名城北小学少先队员参加了本次活动。
红色文化润童心:长征主题书展厚植家国情怀
步入图书馆二楼大厅,“而今迈步从头越,长征路上学党史——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纪念主题书展”的大幅展板赫然入目。讲解员周俊介绍本次书展围绕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这一主题,精选《将星闪耀——六安开国将军风采录》《红二十五军从金寨到陕北》等96种馆藏文献,带领观众重走波澜壮阔的长征路。在馆校联办的“大思政课”上,少先队员们驻足翻阅,泛黄的纸页间跃动着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,构筑起薪火相传的精神桥梁。
文化寻根植文心:对话古籍探寻千年文脉传承
师生们踏入恒温恒湿的图书馆特藏文献书库,樟木书柜散发淡淡幽香,两万余册古籍安静陈列,其中宋衢州州学刻元明递修本温廷敬跋《三国志》引得师生屏息凝神。特藏文献部李湘老师和大学生读书会社团成员分别讲解了《三国志》的前世今生传奇故事以及古籍印刷、装帧和修复等专业知识,同学们认真聆听,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阻隔,与先贤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。这种沉浸式文化体验,让古籍走出库房、贴近童心,形成了从典籍保护到文化传播的闭环,培养了传统文化传承新生力量。
非遗技艺体验育匠心:流沙笺制作感受传统技艺之美
活动高潮出现在非遗技艺体验现场。在大学生读书会社团成员的指导下,学生们化身“小小匠人”,体验起源于唐代的流沙笺制作技艺。调配颜料、控制颜料混合、把握转纸角度……孩子们在反复实践中领悟传统工艺的精妙。本次实践活动将劳动教育与非遗传承结合,把文化自信具象为可触可感的成长课堂,于指尖技艺中播撒民族精神的种子。
作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,皖西学院图书馆主动对接中小学教育需求,积极开拓馆校协同育人模式,将珍贵文献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,让文化传承从课本走向生活,古籍库房里的智慧光芒、长征故事中的精神火炬、非遗传艺里的创意火花,共同绘就出新时代文化育人的生动画卷。(文/周俊 李湘 图/曹红梅 巴丹丹 陈文韬 孟凡翠 预审/郭培 审核/许绍双)